焦循的史学与文学(2)

来源:史学月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4月05日 11:00:3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(二) 在文学领域,焦循同样成就斐然。以他在晚年为自己编订的二十四卷《雕菰集》为例,其中所收录的,既不是经学论说,也不是史学著述,而是他在一

(二)

在文学领域,焦循同样成就斐然。以他在晚年为自己编订的二十四卷《雕菰集》为例,其中所收录的,既不是经学论说,也不是史学著述,而是他在一生各个时段所撰写的四百二十首诗和三百二十六篇文章。事实上,由于焦循在经学、史学等学术领域的成绩太过出色,人们往往会忽略他在诗文创作方面的出众才情,以及他在文学理论和审美情趣方面的独到见解。焦循的诗作,既有古体诗,亦有格律诗;既有纪事诗,又有述怀诗,他常常把自己的怀人感事之情,寄托在诗、赋、赞、颂、铭之中,用以表述心志。而焦循的三百余篇文章,更是囊括了辩、论、解、说、考、记等二十四个大类,既涵盖了他在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学术活动,也充分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生命历程。

焦循之所以能够写出这么多风格各异的诗文作品,离不开他对审美和文论的深刻思考。而焦循在这两个领域的成就,主要展现在他所编写的《剧说》和《花部农谭》之中。其中,《剧说》是焦循将自己的经史考据功夫用于戏曲史研究的成果,他通过广泛搜集唐宋以来各类论说戏曲的文献资料,以《桃花女》《杀狗劝夫》等地方戏曲中演绎的传说故事为例,将它们的来源、流传、演变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梳理与研究。而在《花部农谭》一书中,焦循更是进一步在理论上提出了“扬花抑雅”的戏剧论,以及“形意相合”的时文论。

“花部”,是跟“雅部”对立的戏曲种类。所谓“雅部”,指的是当时流行的昆腔,颇受士大夫阶层的喜爱,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曲种。而“花部”,则是指各种地方戏剧,在当时也被称为“乱弹”。从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看出,花部的各个曲种,在当时是颇受贬低的。但实际上,昆腔在乾隆、嘉庆年间,已经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了,而花部则凭借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情节,在民间开始流行了起来。焦循的“扬花抑雅”论,就颇有为花部抱不平的意味。在他看来,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表面的真实,要想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剧作,首先必须塑造出让人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,然后还要有足够的现实关怀,让观众能够充分地代入和理解。雅部之所以会没落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于烦琐、流于形式,反而是花部更能够贴近观众、激发情感。

焦循认为,文学的生命力,在于不停地发展和变化。每一个时代的文学,也都应该具有不同于前代的特点。否则,只是在旧有的文学形式中停滞不前的话,是没有出路的。因此,焦循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评价,并没有厚古薄今,而是将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、汉赋、六朝五言诗、唐代律师、宋词和元曲相提并论,甚至认为关汉卿在剧作上的成就,可与屈原之《离骚》、李杜之诗作相媲美。焦循的这一观点,在当时颇为新颖,后世的王国维之所以对戏剧大感兴趣,写出《宋元戏曲史》这一力作,也是因为受了焦循的影响。

焦循的文史之学,既有专精细密的考据爬梳,也有抒发才情的诗文创作,与他辉煌的经学成就,可谓相得益彰。

(作者:陈岘,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)

【来源:光明日报】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址:

文章来源:《史学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y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405/627.html



上一篇:印度史学传统中的通史编纂
下一篇:史学写作和阅读都应该多一些世界眼光丨新京报

史学月刊投稿 | 史学月刊编辑部| 史学月刊版面费 | 史学月刊论文发表 | 史学月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史学月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