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喜欢大家叫他“美食家”——追忆史学家唐(2)

来源:史学月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27日 02:37:0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唐先生为了入行史学界,写了一篇《论章太炎》作为敲门砖,这是黎澍先生给他出的题目。大概黎澍先生觉得“四人帮”把章太炎拔得太高了,把章太炎抬

唐先生为了入行史学界,写了一篇《论章太炎》作为敲门砖,这是黎澍先生给他出的题目。大概黎澍先生觉得“四人帮”把章太炎拔得太高了,把章太炎抬出来奉为“法家”太过分了,应该压一压,所以给唐先生出了这样的题目,亲为唐先生多次改稿,并发表在最重要的《历史研究》第一篇,引起很大震动。唐先生曾戏称他做的许多事,都是奉黎澍先生之嘱而为的,唐先生自称“平素为文,多跟着你指挥棒转,我无悔焉”(唐振常致黎澍信,载《世纪》2022年第四期,唐明《父亲唐振常与黎澍先生》)。他们相识于四十年代,唐初出茅庐,而黎澍早已是地下党员,领导文化战线斗争,他们曾同居一室,关系密切,唐主动接受黎的领导。

  作者:章念驰

写于2022年9月1日 ??

唐振常在河滨大楼寓所。管一明 摄

唐先生文笔漂亮,又爱打历史抱不平,有“儒侠”之称,常年记者生涯,笔头之快,妙笔生花,后者难追。他人也漂亮,尤其年轻时,一点不比电影明星逊色,人称他“小开”、“少爷”,保持着大家子弟风范。他少年受过一段严格的旧学教育,学会死记硬背,造就了一定旧学根底,出口成章,名句随诵。以后他就读燕京大学,深受西学影响。毕业后从事记者生涯,从1945年入《华西晚报》,后去《大公报》,1952年去从事戏剧创作,1958年重回记者队伍,任《文汇报》文艺部主任,直到“文革”结束。他广泛接触文化文艺界,见多识广,加上他“半文半白”文字风格,成了他的“看家本领”,笔头快而老练,成他特长。

责任编辑:舒 明

我与唐先生相识于1978年前后,是我大表姐夫严四光兄介绍。四光是严济慈副委员长公子,常年伴父,曾在《大公报》工作,后入中国社科院,从事国际关系研究,与黎澍先生本是旧识,又助《历史研究》杂志复刊,而黎澍先生可以说是唐先生“领路人”,正想调唐先生去北京任他助手,兼《历史研究》副主编,他们都是一个圈子的人。四光兄为人正派热忱,善于交际,熟知国内外关系,每来上海我们会秉烛长谈,他去看唐先生等旧友常约我同行。当时我与唐先生等都属于“天下沦落人”,他刚“解放”,工作无着,我也刚从“五类分子”家庭“解放”,正待选择新工作,我们成了可以“谈天说地”的朋友,虽然他比我大20岁,但我们很合得来。记得有一天我在他家闲坐,陆诒先生来了,他是第一时间来报喜的,当天他得知他“右派”脱帽,我们多么为他高兴,也深深感到同喜。这种岁月冗奋与沉重今有几人可知。

文章来源:《史学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sxyk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7/652.html



上一篇:《林徽音先生年谱》:作为建筑史学家的林徽音
下一篇:这就是一个历史学家的忠告!

史学月刊投稿 | 史学月刊编辑部| 史学月刊版面费 | 史学月刊论文发表 | 史学月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史学月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